贾樟柯电影中的“中国式”贯穿电影始终,潜移默化体现着传统观念,以观众最具熟悉感的方式传递着中国文化。 在研究“中国式””这一方面,贾樟柯电影极具代表性。 真实性是贾樟柯电影最鲜明的风格与特色,善于使用非职业的演员与小县城作为背景来进行拍摄,在对故事与人物镜像塑造的同时,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揭示现实生活中丑恶的一面。 本文笔者,就为大家详细阐述下,贾樟柯电影中,“中国式”的表现风格。 01别具一格的方言 贾樟柯电影中多用方言代替普通话,不同的电影中有符合不同人物生活环境的独特语言。 《三峡好人》中来自山西的韩三明来到奉节县之后,为了让旁人理解他的语言,将山西方言转为普通话,但在打电话回家报平安之时,还是用山西方言与家人交流,奉节县中的常住民在日常交流时都会用他们自身熟悉的川渝方言进行交流对话,只有在遇到外人或者需要说普通话的场合,才会短暂的将方言变为更为易懂的普通话。 同样,沈红与郭斌这对长期分离两地的夫妻在一见面之后也是选择用山西方言进行交流,面对熟悉的人与环境,中国人总会选择最熟悉和最具有地域特色的方式进行对话交流。 中国人讲究家庭观念,讲究地缘观念,会不断的扩大家的概念,认为只要具有某一相同的特征就可以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即便是同一生活区域的人在之前从未见过,但一旦发现他们来自于同一地区,有了“老乡”这层身份的联系,就会不自觉的感到熟络与亲密。 而“方言”就是增加熟悉感的必要途径,在外漂泊的人,总想在他乡遇故知,普通话无法区别具有同样相貌特征的人来自于哪个地区,哪座城市,但方言却具备区别的能力,中国的各个地区都有着自身独特的语言体系,可以跟根据口音与方言判断出信息的传递者来源于哪个区域,接受者根据接收的信息判断信息的传递者是否与自身具有地域联系,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就是这个道理。 相同的方言使陌生的两个人在心理上找到归属感,中国人对于“老乡”之间的情义向来重视,大学或者工作单位里的“老乡会”,“老乡群”都是国人对于传统“家”的扩展观念的体现。 中国的语言体系种类繁杂,各地区都具有自身独特的方言,亲友之间也用方言进行交流对话,简单的方言可以直接的体现电影中人物的背景与环境,日常的行为方式与观念,不用过多的铺垫与介绍,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两句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难改鬓毛衰”,将乡音对人的深远影响与重要性浓缩于诗句之中。 在电影《山河故人》中,晋生出国多年却依旧没有抛弃山西方言,他不懂英语,不说普通话,只能通过翻译软件与儿子进行交流。 梁子背井离乡讨生活,多年后回到家乡,却依旧没有忘记乡音。 如此的叙述方式将方言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的重要性体现了出来,是存在于骨子里的,无法被遗忘的,具有“中国式”风格的特征。 各地区方言是中国人独有的,区别于西方语言系统的独特语言体系,不仅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对话起到关键性作用,也体现出来中国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贾樟柯电影中最常出现的方言是山西方言,这与他从小生活的环境密不可分,山西是他的家乡,山西方言是贾樟柯最熟悉的语言。 他将自己的生活环境与语言通过艺术化的方式搬上大屏幕,呈现于各国观众与影评家面前,让独具中国特色的电影闻名于世界。 方言是中国传统观念体现的途径,通过此途径研究更多中国人独特的行为习惯,思想观念,独到之处是本文所追求的最终目的。 02独树一帜的非职业演员 在贾樟柯电影中偏爱采用非职业演员。 《小武》,《三峡好人》,《站台》、《天注定》、《小山回家》中大量采用非科班出身的演员,摒弃电影中提倡的职业演员演绎的观念,放弃利用“明星效应”吸引观众,完全利用影片独特的魅力与深层次的含义来推销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风格。 《三峡好人》中的主演韩三明真名就叫韩三明,起初,在未参演贾樟柯电影之前,他原本就是一个煤矿工人,真实的工作经历与生活经历让他在《三峡好人》中将“韩三明”塑造的深入人心。 贾樟柯的毕业作品《小武》中更是全片未采用职业演员,在影片结束的字幕中,导演打出“本片全部由非职业性演员出演”的字幕。 非职业性也是贾樟柯从业多年以来一直坚持的创作特点,早期的张艺谋也在导演中启用过非职业的演员,但在后期转型中张艺谋的电影创作完全摒弃了非职业演员,全部启用“职业演员”或是“明星”来提高电影的话题度。 非职业的演员他们的思想中没有“表演”这个词,他们做的只是将他们的平时经历与生活呈现出来,韩三明本身是一个旷工,所以他的角色只是在“做自己”,没有厚重的妆发以及精心的打扮,自然纯朴的气质瞬间将观众带入电影的世界,带入“韩三明”的世界,他们来自于底层社会,感受过社会中的人情冷暖,能准确清晰的把握人物所需的感情,自然流露的情感,使电影表演性减少,真实性增加,带来纪录片一般的体验。 赵涛是导演贾樟柯的夫人,也是他众多电影中的御用女主角,赵涛现虽走上演员这条路,但在一开始她是太原师范学院的舞蹈老师。 在《山河故人》中饰演梁子的梁景军是一名美术老师,通过贾樟柯的电影被更多的观众所了解,《小武》的主角王宏伟是贾樟柯的大学同窗,也是他最早的合伙人,在贾樟柯许多电影中都能搜寻到他的身影。 正是由于他们来自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身份,不同的性别,所以看待世界的角度也存在差异,由他们呈现生活在相对社会底层的小人物,更真实,更贴近中国人的生活行为方式,举手投足间就能将人物表现的淋漓尽致。 贾樟柯最近的作品《山河故人》和《江湖儿女》中分别启用了张译与廖凡两位职业演员来担当男主角,董子健、张艾嘉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加盟,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度剖析,通过恰当的表演方式呈现出来,令观众直观感受到表演的魅力,在强调表现真实社会的同时,也增加了一丝艺术性。 从非职业的演员到少量启用职业演员,贾樟柯都未抛弃电影中的真实性。 将符合电影呈现时间的中国社会全貌真实的展示,有过相应职业经历的表演者更能掌握到人物的精髓,更加真实,更能打动观众。 贾樟柯如此偏爱非职业演员是其电影创作中的独到之处,也是更具有“中国式”风格之处。 03贴近生活的行为方式 在电影《山河故人》中董子健饰演的到乐在送外卖时发现顾客是自己的老师,老师让他进屋时,到了说他没有被邀请,在经过老师的邀请之后,到乐成为了老师搬家之后的第一位客人。 电影中的这个片段符合西方人的行为方式强调邀请的重要性,拜访他人时需提前约定好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上门拜访。 在中国则相反,“来者都是客”的观念深入人心,无需提前预约,随时拜访。 朋友之间的随时走动是体现彼此之间亲密关系的象征,一旦进入需要提前约定时间的拜访,则说明双方不仅是简单的以拉进彼此的感情为目的,更多的是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当面商量。 对于“礼物”的含义在中国也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西方,礼物没有过多的含义,双方互换礼物也是基于平等的原则之上。 而在中国,礼物被赋予了人情的含义之后,它具有了更复杂的含义。 彼此间为了长久的交往,会将互换礼物的行为一直进行下去,“欠人情”是国人为维系交往所延伸的一种行为方式,只有算不清还不完的感情才会一直长久的走下去。 如果两人之间有了清算或是还完的一天,那么意味两人之间的交往结束。 这是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行为习惯,无需言明,但所有人都以这些方式为行为准则。 在《三峡好人》中,韩三明为了打听麻幺妹的下落,带着酒来找麻老大希望可以得到一些线索,礼物在这里有了请求的意味,麻老大接受了韩三明带去的酒就意味着接受了给他提供麻幺妹行踪的委托。 礼物在维系交往的基础上增加了“求人办事”的含义。 所以礼物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中被赋予了更多人情的含义。 寒暄、客套是中国人见面或是通话之后消除陌生感的必然行为方式。 “你过得还好吗?”,“最近怎么样?”,“好久不见”,是中国人在见面之后最常用的开场白,以此来拉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韩三明与麻幺妹在相见之后也是询问麻幺妹的近况来填补两人十多年未见的陌生感,将彼此的记忆拉回到两人所拥有的共同回忆。 寒暄不仅是彼此交往之间的开场白,也是在需要他人帮助之时最常用的开头。 当许久未联系的朋友打电话来与你寒暄之时,也许不仅是询问你的近况,更多的是他还有需要你帮助的深层含义。 《山河故人》中梁子生病之后回到山西,他找到他之前的工友想借钱去治病,在两人闲聊的过程中梁子始终没有将借钱的事说出来,在听到工友的不易后,梁子放弃了借钱的想法。 虽说,这次借钱之事并未完成,但在开始,梁子联系工友的目的就不仅是单纯的叙旧,隐藏在老友许久背后的是梁子未说出口的需要帮助。 对于听见悲伤消息的反应中西方也有较大的不同。 西方人只会简单的表示安慰,而中国人会相对的表现出热情,希望可以帮助到对方,显示出对对方的关切和担忧。 在《山河故人》中沈涛的父亲在看望老友的途中在火车站不幸离世,沈涛来到父亲所在之处,她父亲的老友替她打点一切,联系车陪同沈涛将父亲送回家中,对她进行安慰,陪她料理一切。 在《小武》中小武听说梅梅生病前去探视,还不算熟悉的两人,小武却为她买热水袋,为她烧水,给她唱歌无微不至的照顾她。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将这一行为完整的诠释,中国人将热情与帮助对方作为日常交往中的准则,时刻遵守,一旦脱离此规范,将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与非议。 西方人更能接受“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行为方式,而在中国“言外之意”,“话里有话”,才是中国人常用的行为方式。 礼物或是寒暄只是接受者可以通过这些符号理解传递者真正的意图和讯息。 既维护了传递者的面子也使接受者了解真正的意图,做出相应的反应。 贾樟柯电影中独特的语言与行为方式,将中国人含蓄的特征通过镜头语言呈现于幕前。 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方言体系,各地区的方言都能体现本地区特色,可以使人通过方言辨别人物的背景与环境,无需过多的对白或镜头阐释。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有一套完整的行为方式体系,在其中人们可以通过眼神、动作、环境将说话者无法用语言传递的内容表达,接受者通过非语言体系了解传递者真正的意图,“话里有话”是中国人独有的语言体系,根据特定的语境和方式传递信息,西方人无法理解。 贾樟柯电影偏爱非职业演员,摒弃传统的表演方式,追求真实性大于追求技巧性,将人物与演员融为一体。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t/pgst/8994.html |